二、青礁慈濟宮的內殿
慈濟東宮分五殿,飛檐交錯。主殿有12根蟠龍大石柱,上刻蟠龍騰云、八仙游山及山川禽獸等,其中一對石柱如花瓶狀,在福建的宮廟建筑中難得一見。宮內的大幅青石浮雕上刻著龍虎和隋唐故事,另兩幅石屏上則雕繪哪吒鬧海的故事,梁上木刻有獅象龍鳳和奇花異卉,雕工精細,金碧輝煌。彩畫中有一幅鳳頭、龍尾、龜身、四腳的神物,很是怪異。畫著傳說故事的油彩畫和黑底描金畫雖歷經滄桑,色彩依然鮮明。殿頂鋪綠色琉璃瓦,四周環飾著彩陶綴成的各色人物和12條龍。
現存青礁慈濟宮重建于清初,系重檐歇山頂磚石木結構三進建筑,坐西朝東,建筑面積1305平方米。中軸線自東向西逐漸增高,前殿重樓,由檐廊、門廳和鐘鼓樓組成;中殿為正殿,內供吳真人神像,殿前有拜亭。后殿重建于1989年,內供佛道諸神。三殿由兩側廊廡通連。宮內保存大量珍貴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品,體現了閩南匠師精湛的工藝水平。
三、關于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為彰示吳夲的德行,自宋代以來,歷朝皇帝先后予以追賜封號之殊榮,其中尤以北宋仁宗追封的“妙道真人”和明成祖追封的“保生大帝”最為著名,吳夲亦因此被民間稱為“吳真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成為備受后人敬仰的醫神和鄉土保護神。
吳夲(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同安白礁鄉(今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白礁村)人。曾任宋御醫,后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后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鄉民建廟奉祀尊為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現在大陸和臺灣有數百處供奉吳夲的保生大帝祠堂,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潮汕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本名吳夲(“夲”音tao),字華基,別號云衷......
保生大帝:中國閩南、潮汕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tāo),字華基,別號云衷。生于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于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于采藥之時,羽化飛升。家鄉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善里白礁村,今屬漳州市臺商投資區。
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頒詔立廟白礁,以祀吳真人。據《白礁志略》云:“紹興二十年詔立廟白礁,即今之祖廟也。二十一年鄉尚書顏定肅公師魯請于朝,復立廟祀青礁,即修煉處,今之東宮也。”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賜號“慈濟真人”。此后傳說大道公屢屢顯靈圣護國佑民,宋明兩朝對其封贈不斷晉級。相傳開禧年間(1205~1207)漳泉大旱,漳泉民眾聚集慈濟祖宮禱求大道公,幸受庇佑,連降雷雨,五谷大豐。宋寧宗加封“英惠候”。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敕封保生大帝。
據說,白礁慈濟祖宮供奉的開基祖神像有三尊,分稱“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一大帝坐鎮白礁祖宮,二大帝分遷臺灣學甲,三大帝享祀青礁。《學甲慈濟宮沿革》云:“保生大帝臺灣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位于臺南學甲之市區中心。主神保生大帝神像,乃八百年前宋化之開基祖神像(開基二大帝),于明永歷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護佑民族英雄鄭成功之部分忠貞軍民,自大陸渡海來臺,在學甲西方四公里外之將軍溪頭前寮登陸。先民定居學甲后,先建簡易奉祀,嗣因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香火益盛,乃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改建為堂皇廟宮。”
保生大帝臺灣民間俗稱“大道公”,宋代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因其精通醫術、救人無數,被尊奉為神。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漳州、泉州、廈門與隔海相望的臺灣島,以及東南亞一帶,坐落著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吳夲(保生大帝)宮廟。每逢歲時年節,一座座的宮廟里總是人員輻湊,往來的信徒們滿懷虔誠地在吳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煙,口中呢喃私語,希望吳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學,生意順利,無病無災……吳夲是何方神圣,竟贏得如此眾多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不了解這一信仰的人們,大多會把吳夲想象成遙遙在上的神秘仙國世界里的神佛。其實,吳夲成仙以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一個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間的醫德醫品極佳的民間醫生。
廈門高林村西村社孫姓的第十世祖孫瑀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撰寫了《西宮檀越記》,文中追憶了其先大父孫天錫生前與吳夲相善往來的情況。其后,在十三世紀初葉,進士、廣州別駕楊志與漳州守莊夏,分別撰寫了《慈濟宮碑》,兩碑記對吳夲的事跡都介紹頗詳。此外,發現于龍海的《白石丁氏古譜》,其記載也從某一側面透露出吳夲的相關信息。下面,我們就從上述這些原始文獻的記載入手,揭開籠罩在大道公身上的神秘帷幕。
根據楊志、莊夏《慈濟宮碑》的記載,保生大帝名吳夲,字華基,別號云衷,為紫微星轉世投胎,父親吳通,后追封為協成元君,母親黃氏為玉華大仙轉世,吳夲年少時曾受昆侖山西王母傳授法術,后舉科舉,官任御史,精通天文地理,禮樂醫術,后辭官修道,行醫濟世,曾于山林之中施法救起遭虎咬死的書僮,感動書僮主人知縣江仙官與張師爺,追隨吳夲修練道術,施藥活人。吳夲早年活動于泉州府同安縣與漳州府海澄縣交界的白礁與青礁一帶。吳夲生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成神之前,吳夲乃是一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民間醫生;同時,也是一個濟世救人、心懷眾生的修道之人。如楊志在《慈濟宮碑》中,認為吳夲“弱不好弄,不茹葷,長不娶,而以醫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數數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遠近以為神醫”。
神方華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藥煉丹,經過樹林,看見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來一看,只見那堆骨已經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時畫符念咒,步罡踏斗作法,說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變成人形,原來是一個童子。那童子站立起來,啼啼哭哭,說要尋找主人。大帝問他什么原因?童子答說:“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縣,行到林中,突被老虎沖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現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勸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為書童。于是命他背藥同行,途中,遇見他的主人同安縣知縣,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縣一見那個書童很驚喜,問他“你與我同往同安縣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為何現在還活在世間:”大帝便將起死回生之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問大帝說:“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轉生為死:”大帝點點頭,即時施符念咒作法,那書童隨即又變成一堆枯
江張從游
江知縣看見大帝法力無邊,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爭名奪利終久無用,便要求大帝收為徒弟。大帝即時允許,收為門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將枯骨在化成書童。事后,江知縣返回衙門,將遇見異人,收為門徒的事一一告訴張師爺(即張圣者),并表明愿意棄官跟隨大帝隱居修道,并將官印交給他。張師爺得次仙機,也深悟爵祿榮華終是一無所有,天下既有此異人,豈能錯過,所以他也棄官同行。
結廬礁山
大帝帶了江仙官,張圣者同歸白礁,蓋結草廬,隱居修真論道,行醫救世。事后這消息傳四方,受教日眾,諸門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黃醫官、程真人、江仙官、鄧、何、紀、黃仙姑,趙、殷、康、辛、王等諸元帥,王靈官,王、康舍人,張、蕭、劉、連圣者,馬、虎迦羅,諸天君并各神將等。
為宋朝太后診病傳說
揭榜醫太后:宋仁宗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太平稻世。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疾,朝里所有太醫多次診治,百藥無效,病情反而同日見沉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來宋仁宗的母后患的是乳疾。太醫診治羞于開口,不肯讓人視診,服下許多丹藥均無見效,太后病久不愈,太醫束手無策,宋仁宗更是廢寢忘食,坐立不安,百般無奈,只好張貼黃榜廣征良醫。
有一天,從福建到京都汴梁云游的民間醫生吳夲看了黃榜,伸手揭下來,這消息轟動整個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當然有封賞,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當心腦袋。
吳夲揭榜后,被帶進宮中,宋仁宗親自召見,只見他道貌平凡,布襪草鞋,風塵仆仆,說話聲如洪鐘,上朝不拘禮節。宋仁宗心想,這分明是個鄉下醫生,豈能治好母后的病,既然敢揭黃榜,且讓他試看看。
吳夲被帶到后宮,太后躺在房里床上,太監從房里接出一條紅絲線,讓他在絲線上把脈,吳夲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認真診斷一會兒,沉沉地嘆了一氣道:“沒治了,沒治了,脈搏已經停了”。說罷站起來,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眾人大吃一驚,覺得“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這個鄉下醫生看起來還有點真本事。剛才故意叫宮女將紅絲線系在床桿上,被他診出沒脈搏,實非平庸之輩。眾人見大夫要走,忙上前勸阻道:“大夫留步,請再為太后把一次脈。” 吳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個指頭輕輕地按在絲線上,聚精會神地把脈,低頭沉思片刻又道:“沒治了,沒治了,太后的脈搏跳得和貓一樣急。”以貓試他,又被他識破了,因此趕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脈。
吳夲百般無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個指頭按在紅絲線上,垂頭側耳,專心致意的掃寸脈,關脈,尺脈,認真辨認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為太后隔幔灸艾柱,鋼針刺背脊,又用丹藥內服,經過一番調治,太后的病終于藥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賜封御史太醫,他起身辭謝,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眾生,榮華富貴,非我所愿。”
宋仁宗見他堅持,嘉獎他的美德,賜他在故里白礁擇地(現白礁慈濟祖宮正殿)結廬修真悟道,行醫濟世。輸米濟急宋仁宗明道元年歲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兩地久旱不雨,顆粒無收,饑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聽見這個消息后,便搭蓋了一座高臺,臺上豎起一面大旗,親自登臺步罡踏斗作法,向民眾宣布十天之內,有大船載米前來救濟,民眾半信半疑,企望奇跡來臨。不覺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數十只載米前來救濟,大帝計口賑糧,漳泉兩地災民聞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來,受賑災民人山人海,災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災救難的善舉,使漳泉兩地災民皆得飽食,個個感謝大帝功德無量。
四、保生大帝與媽祖
傳說:農歷三月十五日是臺灣的醫神保生大帝誕辰。
在閩臺兩地流傳的媽祖與保生大帝斗法的故事,被用來解釋閩臺兩地農歷三月刮風下雨的現象。這一方面建構了一主位的秩序,另一方面也造成一點小小的沖突,使閩臺兩地絕大多數地方,不在一間廟中同龕供奉媽祖和保生大帝。然而,唯獨廈門島上,人們把媽祖和保生大帝供奉在同一龕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習俗。究其原因,大約是廈門人來自各地,在此彈丸之地,為了生存,形成了和為貴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媽祖和保生大帝兩者之間的關系和睦,希望這樣的和睦能使媽祖和保生大帝共同給廈門人帶來祥和的秩序;另外,媽祖和保生大帝有相等的頭銜,共祀有經濟和便利的好處等。這表明,神是人創造的,神明是在人們有某種需要的前提下創造出來的,并根據人們的需要加以重新解釋。
「保生大帝」吳夲,俗稱「大道公」,同安出身。農歷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故又稱為「大道公生」。可是這一天,不知為什么,每一年都會刮起大風,故又稱為「大道公風」。「媽祖」,本名「林默」,湄洲出身。在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姐誕辰。不知怎么每到那一天,必然下起雨來,所以俗稱「媽祖雨」。故事是這樣的,大道公與媽祖,在還沒成仙之前便互相較勁,看誰的法術厲害。由于兩人旗鼓相當,皆神通廣大,各種法寶全使盡了,依然分不出高下,天上諸神看他們這樣斗下去也不是辦法,便居中協調,雙方言和,才結束了這場惡斗。可是雙方面心里都還是有點不平衡,大道公心理想:「好!她三月二十三日誕辰,我就施法下雨,把她臉上的胭脂水粉,洗個干干凈凈,看她出糗!」而媽祖婆心里也想:「哼!說好不斗了,還那么狠,難道我怕你不成?三月十五日他誕辰那天,我就刮起大風,把他真人帽吹掉,讓他變成四不像!」就這樣,每年三月十五日必刮大風,三月二十三日,則大雨不斷。
人世間難免會產生糾紛,而神界也不例外。在臺灣民間相傳著這樣一段傳說:傳說神界的單身貴族大道公與媽祖曾有一段友誼史,保生大帝得道后見媽祖端莊賢淑,便展開追求攻勢,共同譜下一段“友情”。一日,媽祖乍見母羊產子之苦,毅然慧劍斬情絲與保生大帝斷絕往來,大帝無端被拋棄非常懊惱,乃在媽祖誕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遶境時施法下雨,淋洗媽祖臉上脂粉;保生大帝拉不下面子,就決定下場大雨將媽祖臉上的粉洗下來,讓她也體會沒面子的感受。媽祖不甘示弱,也在保生大帝誕辰(農歷三月十五日)神駕出巡時作法刮風,要吹落大帝頭上的帽子。因此每逢媽祖誕辰便經常下雨,而保生大帝誕辰則常會刮風,此即民間氣象諺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由來。
保生大帝和媽祖生前都沒結婚。有一種傳說是這樣的。相傳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大都會下雨。其中有媽祖、保生大帝斗法的趣聞。媽祖上轎出發時,在路上中看見羊媽媽痛苦地產下一只小羊,心想結婚生子實在太辛苦,就斷了出嫁的念頭。
因此,幾乎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誕辰日都刮風。每年農歷三月廿三都會下雨。保生大帝和媽祖斗法的趣聞是民間的一種幽默。也是,民間對自然氣候的一種神話的解釋。在今天的科學看來,顯得有些不科學。但是,我們不妨把它作為傳說,讓民間的保生大帝和媽祖更有人性。
大道公與媽祖婆的友情,媽祖為閩國人(五代十國),保生大帝大道公為宋代人,二神均為福建人氏,一在福建同安一在興化湄洲,兩地相去不遠且雙方均未婚即升天,因此民間盛傳大道公與媽祖婆的友誼史。民間傳說大道公與媽祖婆原系一對朋友,當大道公的轎子抵達媽祖家中之時,媽祖見母羊生產之痛苦狀,萌生悔意,毅然拒絕;其實農歷三月正值梅雨季節,刮風、下雨乃自然現象,轉至神界的法力交戰,而兩位神祇呼風喚雨的能力,是海洋文化的表徵。
五、關于青礁和白礁慈濟宮故事
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是世界各地保生大帝廟的祖庭之一,位于廈門海滄鎮青礁村崎山(岐山)東南麓(古屬漳州府海澄縣)東鳴嶺下,供奉宋代民間神醫吳夲(979-1036年,音滔,從大從十)。四周地域遼闊,景色秀麗,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供奉保生大帝吳夲(979—1036),系北宋著名的民間醫生,自南宋以來受歷朝十多次褒封。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吳夲深入漳泉瘟疫流行地區,拯救萬民,采藥時不幸落崖謝世。當地人民于其生前采藥煉丹處龍湫坑,建“龍湫庵”,雕像祀奉。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建廟,宋孝宗賜廟號曰“慈濟”;宋淳祐元年(1241年)改廟為宮,因方位在東,故名慈濟東宮。吳夲出生地龍海白礁的慈濟宮則稱慈濟西宮。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成祖封吳夲為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目前全世界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有2000多座,信眾5000余萬人,其中臺灣有分靈廟370余座,信眾500余萬人。
該宮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奉祀北宋著名的民間醫生吳夲(音tāo )。吳夲(979~1036),字華基,號云沖,出身于福建龍海市白礁村的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云游四方,拜師學醫并選定青礁村作為其修道、煉丹、行醫之處。吳夲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治病不分貴賤,不取報酬。宋明道二年(1033)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吳夲義診施藥而得以存活者難以計數。民間還流傳吳夲治愈宋仁宗母后的乳癌,被封為“妙道真人”而揚名四海的事跡。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吳夲在文圃山采藥不幸墜崖而死,時年58歲。
吳夲逝世的第二年,即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白礁村的父老鄉親為紀念這位救死扶傷的名醫,自發籌款在家鄉建“龍湫庵”,庵內雕塑吳真人形象,虔誠供奉。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頒詔動支銀庫、遣使監工,把龍湫庵改建為一座宮殿式的廟宇,賜名“慈濟廟”。后因進香人數眾多,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顯宦吏部尚書顏師魯奏請為吳夲立廟。顏發獻地又在吳夲煉丹處另建青礁慈濟廟,供奉保生第三大帝,稱東廟。由此形成東西兩廟。淳祐元年(1241),奉敕改廟為宮,白礁慈濟宮稱西宮,青礁慈濟宮,也則稱東宮,為彰示吳夲的德行,自宋代以來,歷朝皇帝先后予以追賜封號之殊榮,其中尤以北宋仁宗追封的“妙道真人”和明成祖追封的“保生大帝”最為著名,吳夲亦因此被民間稱為“吳真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成為備受后人敬仰的醫神和鄉土保護神。明末清初,白礁300多人隨著鄭成功收復臺灣,對吳真人的信仰也隨之廣泛傳入臺灣和東南亞地區。至今,僅臺灣就有數以百計的吳真人宮廟,還成立了“臺灣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這些經由大陸傳爐的宮廟都遙奉龍海的白礁慈濟宮和青礁慈濟宮和為祖廟,每年組織大規模進香團前來舉辦瞻仰法會。
六、醫藥長廊
一條長長的中醫長廊一直延伸到慈濟宮后面的山頂,是整個慈濟宮景區的中軸線。長廊頂端,也就是海148米的岐山山頂,安放保生大帝塑像。保生大帝塑像高18米,連基座19.8米,由中國著名雕塑家、廈門大學教授李維祀先生設計,塑像采用泉州白花崗巖材質。雕像面向大海,遙望海峽東岸,寓意庇護兩岸眾生。
歷代名中醫長廊貫穿整個慈濟祖宮景區的中軸線,由811級臺階組成,高差達127.05米,坡度最陡處達28度,最高的臺階有16.3厘米,最低的也有12厘米。這條長廊是我國目前最高最陡的,最陡處有450多個踏步,相比南京中山陵的200多個踏步,足足超出一倍。
中醫長廊按照由今至古的順序,安放著32尊中醫塑像,包括李時珍、華佗、扁鵲、孫思邈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中醫。中醫長廊建于2007年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貫穿整個慈濟祖宮景區的中軸線,這些雕像神態自然、儒雅,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
七、保生大帝文化博物館
游玩最后,在正殿旁邊的偏殿。主要介紹有關保生大帝吳夲的事跡介紹
以及一些相關的文化介紹。其中包括保生大帝大帝留下的藥方平安茶。
閩南主要信仰
燒王船模型
神嬌
平安茶
平安茶小禮袋售價是100,里面帶有兩盒裝。喝起來,清涼甘口。
可以去胃火、肝火解毒去乏之功效,
以下是我們的聯系方式歡迎前來咨詢:
關注我們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
(想了解更多或者獲取更低價格,請聯系客服)
廈門青礁慈濟祖宮★艾香凈香艾草古方線香妙吉祥保生大帝祖宮包郵
妙吉祥青礁慈濟祖宮 私人定制艾草 純天然無任何添加 中藥香 線香
妙吉祥 青礁慈濟祖宮 保生大帝定制中藥慈濟祖宮養生香線香薰香
青礁慈濟祖宮 保生大帝定制艾草 慈濟祖宮養生香線香薰香 純天然
青礁慈濟祖宮吳夲本草平安茶 滋陰潤肺 增強兒童食欲 解酒助眠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