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吃肉的時候優先選擇禽肉或魚肉。最好每周能吃上 280~525 克魚肉。
魚肉除了富含優質蛋白質,還含有較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的發病風險有重要作用。
但魚肉雖好,也要會挑。如果挑到了不太好的魚肉,那它的健康效用就大打折扣,嚴重的,可能造成中毒、甚至致癌。
1
野生魚
不少人喜歡吃點兒野生魚解解饞。也有一些人認為野生的東西更有營養,而且不會被添加激素、抗生素等。
但事實上,由于環境污染的不確定性,野生魚可能更容易富集一些完全想不到的有毒物質。
比如,一些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中的魚因為吃了有毒的水藻或小魚小蝦,會有毒素蓄積在體內,人一旦吃了,就可能中毒。
有些消費者不認識魚的品種,也有可能吃到本身就帶毒的魚。
至于抗生素、激素之類的擔憂,只要養魚人按標準養殖、運輸,就不用糾結。
相比養殖的魚,吃野生魚的風險要大得多。
2
個頭太大或太小的魚
對于同一品種的魚來說,如果個頭太大,魚的年齡一般也更老,肉質可能會比較粗糙,而且還可能富集更多環境污染物。
當然,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吃了大魚就一定有害健康。
大部分魚體內的污染物含量都在安全范圍內,可以放心吃。
那是不是就要挑個頭小的魚買呢
也不是。
個頭太小的魚,安全性雖然沒有什么問題,可由于太小,很多魚還沒有長大成熟,體內的香氣物質也比較少,吃起來沒有那么香。
3
不規范攤檔售賣的魚
倒不是說小攤上的魚一定不好,但某些不正規的小攤上,魚的來源和品質都沒法保證,可能隱藏著更大的安全隱患,比如重金屬超標、存在寄生蟲等。
想放心吃魚,建議還是去正規超市和菜場買。
4
不新鮮的魚
不新鮮的魚,肉質和味道變差,更重要的是,腐敗的魚肉中會含有細菌的代謝產物,吃了以后,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怎么樣才能挑到新鮮的魚?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