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點擊數:2920 更新時間:2017-11-30 15:47:51 來源: 廈門生活、逛路島_逛鷺島-返回
      想獲得更多廈門生活知識及商品優惠信息請點擊這里客服咨詢: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于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攝影:莊舍



      二十年代,德國人艾克和瑞士人戴密微來泉州,將東西塔的石雕拍攝成書,合著《刺桐雙塔》一書,把這雕刻群譽為“神奇的雕刻藝術”,認為東西兩塔是世界最大的石塔。








      泉州,是一個座“神明密度極高”的名城。據《閩南與臺灣神明廟宇源流》一書記述,在泉州1.1萬平方公里的地界里,僅民間信仰的神明廟宇就達6000多間,主祀神明不少于500種,數量之巨、種類之豐以及民間信仰與民俗關聯之密,純屬國內罕見。



      “此地古稱佛國”,“頭上三尺有神明”,這二句話最能講明泉州人最真實的現實生活,也證實了西街人一年之中的節慶活動,多數與敬祀神祇習俗有關



      泉州人不管出門趁食或過番謀生,一定要選個上上大吉的日子才出門。出門之時往神廟抽簽卜告,或卜取一張神符,或一個“香火”,配掛在自己身上,藏于貼身袋里,求神靈保佑。“香火”即香灰,即佛前焚香燒金的余燼。



      對于一條有信仰的街,神靈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有信仰的人會在末有人看到的所在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



      話題又回到泉州開元寺。紫云始祖黃守恭生有五子。李氏生四子,曰經、紀、綱、綸,司馬氏生一子,曰緯。長子黃經居縣北呂洋(現今南安市),次子黃紀居縣東黃田(先為惠安縣現屬臺商投資區),三子黃綱居縣西葛磐(今安溪縣),四子黃綸居縣南金柄(原同安縣今翔安區),五子黃緯居漳浦綏安(今漳州市詔安縣)。守恭公舍桑園田宅建寺后,將五子分遣五方。當年匡護大師偈曰:



      “佛家香火年年在,

      黃氏子孫代代興。”



      伊又交付綱公(安溪房)錦囊曰:



      “興起紫云新雨露,

      徘徊參嶺舊山川。”



      故其“五安”子孫奉黃守恭為姓祖——即紫云派一世。至今海內外“五安”——經、紀、綱、綸、緯,族人生息繁衍數萬人,蔚為當地望族。



      如今黃氏族姓中也廣泛流傳著一首“認宗詩(也稱祖訓詩),凡黃姓族人無論身處何方,只要能誦出這一首詩,便會被視為同宗兄弟,得到族人的關照。這首詩全文是: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唯愿蒼天垂保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唐太極元年(712),黃守恭公仙逝,享年84歲。由匡護大師擇地葬于泉州市郊西門外白塔之原(今豐澤區招峰村),墓地四界叢生薔薇花(金英花),俗稱“刺仔墓”。



      1300多年來,泉州紫云五安黃氏受祖澤之余蔭,科甲蟬聯,冠蓋相望,為東南之望族。



      據許在全先和林中和先合編《泉州姓氏堂號》一書記載:歷代高中文武進士253名。明清文武舉人409名。其中文狀元有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黃仁穎,武狀元為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黃褒然和清光緒六年(1880年)同科文武狀元黃思永、黃培松等。



      曾有人以為,中國人的家族制度在某種精神意義上相當于宗教。的確是這樣,一個家族如宗教的形成和發展就像一顆蓬勃生長的樹,先是發芽,然后便是分杈,再分杈。樹枝與樹枝之間,葉子與葉子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對于老百姓來講,宗教是需要實體化的宇宙、佛像、僧人、經書、法式和儀軌等等。



      現開元寺內殿多為明代落架重建的建筑風格,歷朝歷代屢壞屢修。廊回角翹,拜亭埕院,大且郎然。中軸線上的建筑依次為紫云屏、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等。藏經閣始建于公元1285年,幾經興衰。里有宋、元、明珍藏版善本和日本國贈送的大藏經3萬7000多卷。殿堂僧寮,飛檐姿健,敦實氣壯,重檐斗拱,雕梁畫棟。疏密相宜,錯落有致,通看分看,都有其布局。諸殿中供奉各種菩薩塑像數百余尊,實可謂黃墻綠樹,樓閣參差,余鐘磬音,莊嚴幽深。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大殿木行梁上的斗拱有獨一無二的24尊體態豐腴、紋飾華麗、色彩斑斕、雙翼舒展的人首鳥身,是迦陵頻伽融印度傳入的佛教“嬪伽圣禽”的藝術和中國古代“飛人”藝術于一體,各手持供品,如青素瓜果、文房四寶、五音樂器,展翅欲舞,也是國內寺廟古建筑上稀有的建筑遺存。24尊象征24時,12尊向內,12尊向外,向內奉送瓜果,向外奉送文書,時時供奉。梵文“迦陵頻伽”(即妙音鳥)。其音和雅,鳴轉自如。當佛教在即印度初流行時,就有妙音鳥。天星觀二號墓出土之時就有妙音鳥,兩雙手掌是合在一起的。雙手合十,是佛教以示敬意的特別儀式。佛經講:此鳥發音維妙,仙音優雅,連歌神緊那羅都不及她。



      坐落正中的大殿,紅門敞開,方磚墊地。



      大殿還有一處與眾不同,即大殿供養佛光普照的“五方佛”,也稱“五智如來”。中間的一尊是釋迦摩尼,據傳是唐玄宗的御賜佛像。余者依次為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大殿佛像排列次序,法程有據。



      這些也是開元寺保留著密宗規制的佐證。



      五方佛的協侍有文殊、普賢、阿難、迦葉以及觀音、大勢至、韋馱、關羽、梵王、帝釋等諸天菩薩、護法神將共十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著密宗六觀音的首座圣觀音以及善財龍女和兩翼神態各異的十八羅漢。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銘》記載:泉州開元寺自唐垂二年(686年)以為沿革,記錄了王審知的崇佛,佛教盛興,一目了然。是今日研究泉州開元寺歷史、泉州佛教史、泉州古代文化思想史和研究泉州名城史不可缺少的史料。



      弘法利生,回報社會是佛教的宗旨之一。西街至今仍傳頌著王老今生先保護開元寺的佳話。



      文革初期(1966年),是日上午十時左右,二中紅衛兵沖入開元寺準備以“破四舊,立四新”的名義毀壞開元寺,泉州作為歷史名城,許多文物古跡面臨著被‘紅色狂飆’的“革命”的危險。時任分管統戰工作的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今生先接到市文管會報告后,帶著泉州市宗教局兩位同志趕赴開元寺,與在此等候的駐寺公安員王福昌先一道找到一群紅衛兵,對他們反復講解保護開元寺主要文物古跡的道理,講服紅衛兵應該共同保護泉州珍貴的文化遺產;紅衛兵被王老今生先的苦口婆心所感動,最終放棄過激行動,反而派出幾位紅衛兵留落來同一些群眾自覺地保護開元寺。這場即將搗毀千年古剎的浩劫就此被及時制止了。



      無獨有偶。據陳立獻先等人編著的《泉郡碑刻百篇譯注》中有篇文章記載:“自嘉靖、隆慶以后,殿宇漸漸損壞敗落,寺規松懈,外人強行租賃、僧房多為象們大族所占有,所保存的只有這三座殿堂了。此時,兵器匠、火藥匠占據寺中,潔已堂下百灶云集,灰燼堆積如山。戒壇、紫云殿下周圍的房舍,都是工匠妻子兒女的住宿區。……萬歷年間,觀察楊乾鉻聞訊之后,斷然采取措施,趕走工匠,拆除下舍,與郡宇程蘿陽計議,火藥匠遷到城外武廟。后來,火藥大爆炸,“眾匠與廟燼盡”,開元寺周邊千家慶幸躲過一劫。于是市民集資重修佛寺。”



      小時候,離我家幾百平方米的泉州二中,校園里的安禮遜樓超強高音喇叭,不分晝夜,三不五時地傳出震耳欲聾的口號和宣傳語錄,學生們都聲嘶力竭地證明著自己才是正宗純粹的“紅衛兵”。此時全國各地也到處是戰火硝煙,取代了早期的“要文斗不要武斗”。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時光漫漶,古塔銘記。



      “東西塔,立東西,東張西望看雙塔;

      南北街,分南北,南來北往行兩街。”



      據《泉州府志·方外》記載,梁貞明二年(916年),王審知“以木植浮海至(泉)州建塔,號無量壽塔(即開元寺西塔)。”



      廟貌巍峨,雙塔聳峙。開元寺大殿東西兩側相距約200米處各有一塔,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二者名稱相近,造型相似,既佐證著泉州城的曾經,也見證著名城的滄桑變化。東塔名鎮國塔,取意鎮伏邦國邪亂以得太平,象征東方婆娑世界;西塔名仁壽塔,取意對人施予仁愛以得長壽也,象征極樂世界;這兩座建于宋代的精美石塔先木后磚,繼而易石。幾代人薪火相傳,鍥而不舍,苦心經營,終成千古。東塔通高48.27米,西塔高45.06米。



      東西塔是泉州古文化的標志性建筑,是宋朝燦爛文化中石造建筑藝術的代表作,中國四大古塔之一。鎮國石塔為僧人本洪肇基、法權法師踵事增華。而仁壽塔則自證法師獨自主持建成。東西二塔建筑與河南開封鐵塔、山西應縣木構釋迦塔、西安大雁塔合稱為中國四大寶塔。



      東西塔既反映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反映了泉州佛教寺院積聚的財富。天光早的開元寺里梵音裊裊,大雄寶殿外的香爐邊,有三三兩兩的游客手秉香火,虔誠祈愿,繞過寶殿,穿過回廊,就來到東西塔骹。



      兩塔塔身上下還有精湛的石雕,內容以佛陀的本生故事為主。分別有人天乘、聲間乘、緣覺乘和菩薩乘、佛乘共有160尊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像,凝聚成一幅佛國的縮影。雙塔石質柔韌,刻工精絕,雕工傳神,可稱當代建筑中之瑰寶。西塔上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游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



      入夜,東西塔在我目中漸漸升高,高聳入云。塔勢若涌,檐翹若翅。在各檐之角悉懸鐵鈴,風搖疏響,成為古韻,使塔周邊熙熙攘攘之人頓顯雜音。塔色如鐵,渾然而樸,昂然為威,是古人對泉南留落的文化遺產,也是名城泉州的標志。



      而凌空的東西雙塔,真如二管插入云端的毛筆,遠遠望去,正在飄飄蕩蕩,書寫著西街過去、現在、未來。它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征。難怪西街文脈之風大盛,人才輩出。



      泉州歷史研究會的王寒楓先生,一生筆耕不輟,生前歷時八年間創作《泉州東西塔》,此書18萬字,于1992年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泉州名城建檔案增添了一份很有價值的建筑結構、佛教義理。古建筑資料,也為泉州填補了研究東西塔的空白。經王寒楓先論證:東西塔在建筑力學、高度比例、面積收分、防風防震等方面試作了探討,藉以證明泉州東西塔之所以美輪美奐、屹立至今,在于它的合理結構,符合現代化科學技術理論要求,反映南宋泉州地方建筑藝術所達到的水平。



      有人曾講:東西雙塔是泉州人心中的印章



      我認為,東西雙塔是座高聳入云的人。



      俗語叫做“徛咧親像東西塔,倒咧親像洛陽橋。”



      流傳于泉州的這句話,形像做人要堂堂正正、上天立地,像東西塔一樣偉岸挺拔、巍然屹立。



      筑塔技術讓這兩座各重達1萬噸的建筑物歷經了700多年的風雨侵襲,甚至是1604年12月29日(明萬歷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的八級大地震,仍屹然挺立。有人推測,地牛翻身(地震)地震固然力巨,不過沖過來就把其力均勻分散了,只“拔它幾根毫毛”從而雙塔動而未倒,巋然如固。其建塔結構,技術良好,令人驚嘆。



      東西兩塔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筑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標志。



      雙塔玲瓏,今日不言,明日不語,一直站著,春雨秋風,藍天浮云。風中,塔上的風鈴發出好聽的叮咚聲,在更深夜靜之時卻總是使人神思悠悠,而每層塔檐都倔強地發出許多細草灌本,在這里只能吸吮一些雨水露珠。



      明代安溪進士、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瞻仰庇《詠雙塔》的名句:“石塔雙飛縹緲間,凌虛上上結金團。”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然而真正了解東西塔的歷史、構造及其深邃的文化內涵的人并不多。



      東西塔,無論高度、結構、還是造型雕刻,在國內都是無與倫比的。二十年代,德國人艾克和瑞士人戴密微來泉州,將東西塔的石雕拍攝成書,合著《刺桐雙塔》一書,把這雕刻群譽為“神奇的雕刻藝術”,認為東西兩塔是世界最大的石塔。在美國出版,風行世界,使西街這兩座古塔更加名揚四海,載譽四方。



      再如2014年11月10日,當夜,在首都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的景觀焰火晚會上,泉州藝術家蔡國強先生,把此場7分半鐘的主題焰火表演命名為《自然頌》。焰火體現四季變換、花草更替,浪漫而詩意。而焰火表演最后溫情的定格在與家鄉泉州相伴千年的東西塔,意義深遠。焰火打動了亞太經合組織21個經濟體的領袖們。



      開元寺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紫云屏、天王殿、拜亭、拜庭、東西兩廊、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五觀堂等,東側建筑有檀樾祠,祖堂、道祖塔院、地藏閣、準提禪林;西翼有功德堂、尊勝院、水陸寺與桑蓮古跡等。據泉州著名書法家林堅璋先生介紹,文革前,還在泉州五中的他就協助開元寺的妙蓮和尚和圓拙和尚一起整理有關資料,籌建弘一法師紀念館。



      開元寺老和尚妙蓮法師于1962年至1964年在開元寺原尊勝院舊址創建了“弘一法師紀念館”。面積800多平方米,上下兩層。妙蓮法師將伊所保管的弘一大師遺著、書法、經書、金石和遺物這些無價之寶奉獻出來,陳列于紀念館供人們瞻仰、參觀。



      2014年6月11日,柬埔寨王國郵政局發行一套二枚的《柬埔寨王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五十五周年》紀念郵票。該套郵票圖案采用泉州畫家戴毅強先生創作的水彩畫《開元寺》和《塔山寺》,融入泉州開元寺的大雄寶殿和東西塔等元素,講來也巧,柬埔寨王國與開元寺特別有緣。1958年7月19日,中國與柬埔寨建交之屆,作為柬埔寨前國王諾羅敦·西哈羅克及其小孩諾羅敦·西哈莫尼國王都與開元寺結下不解之緣。曾分別于1983年和2010年參訪開元寺。



      桑材樹,隨風次第飄落一地枯葉。葉面、葉背、老葉、新葉,稍稍卷曲,色彩單一,凌亂且有序。這些蒼老枯黃的葉子正飄落屋上,也在地面鋪了厚厚的一層,踩上去給人一種神秘感。



      在此,有婆娑樹姿可觀賞,有焚燃之香可精心,有慈眉菩薩對語,有干凈石桌供坐,燃一炷香,聽一段梵音,除卻塵世煩憂,洗滌濁目凡心。善男信女除了添油捐資而外,還時常會送匾送幛來還愿,答謝神恩。



      生命中的禪意無處不在,走進自然,聽清風過耳,聞花香怡然,嗅空氣中泥土的芬芳,看花草樹林,在日頭沐浴中的欣欣向榮萬物,就在簡單中從容。生命最好的狀態來自淳樸和本真,不刻意雕琢的東西才最美,順應自然的生長方顯蔥蘢。



      佛門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以開元寺山門為界,一入大門,你定會發現一個不大的世界赫然呈現迥然不同的兩種狀況,門外游人穿梭不斷,人聲此起彼伏,門內行人寥寥,空寂幽靜。但開元寺也有不安份不安靜的時日。那就是每月農歷廿六“勤佛”日;這是開元寺的常規作業,人水靠妝,佛圣靠扛。翌日,十方善信有的披掛翡翠彌勒及玉石觀音在胸前晃來晃去,尾隨僧尼繞行大殿回旋交集,不斷盤繞,愈集愈多,愈繞愈擠,信眾邊走邊誦經,以祈冥佑一次生命的輪回。



      舊時依慣例,每月農歷廿六的特定“念佛期”,寺里專供“大鼎飯”(平安齋面)。泉南佛國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禮佛,素食齋飯,鬧熱非凡。



      又據開元寺法一法師介紹:“勤佛”是開元寺最負盛名的佛教活動之一,在佛教中亦是法會的一種。“勤佛”緣于“抗戰”時期,當時,百姓生活艱難,寺里決定開倉賑濟災民,而海內外善信都主動捐資,支持開元寺這一善舉。于是每月農歷廿六,各地百姓和香客絡繹不絕,到開元寺來食齋面,參加“勤佛”儀式。這一傳統,除了“文革”期間中斷外,一直保留至今。



      鬧熱的“勤佛”日,萬頭攢動,人車塞道,香煙繚繞,摩肩接蹱,人頭滿滿當當,“水泄不通”。善男信女人馬挨挨,燒金放炮薰沖沖。從天光早至暗夜,人來人往、扶老攜幼,始終香火鼎盛。當此之際,有一家三口入殿,五體投地叩首作輯,掏錢捐款,以求佛祖保佑,神情頗為虔誠。開元寺香火旺時,連附近幾個市都有信眾組團前來朝拜,瞻仰磕頭。



      離開開元寺,雨隨我行,愈落越大。



      佛教在泉州歷史悠久,社會基礎頗深。如居家高佛堂,長齋奉佛的男居士,俗稱“菜叔”;居家高佛堂,長齋奉佛的女居士,俗稱“菜姑”,而在家設佛堂,長齋奉佛的一般統稱“菜友”。上述都具備目、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凈。與此同時,必須拜一位寺僧作為皈依師父,受“三皈五戒”(即:皈依佛菩薩、佛法、僧團,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據統計,目前,泉州有菜姑300多名。“菜姑”、“菜叔”對神佛的信仰較專誠;以農禪的清苦生活為甘甜。泉南最出名“菜叔”為沙彌先生,俗名李伯瑜,生于1928年,泉郡花橋亭舶司庫巷人。他長在“道德世家”,五歲就被其引媽送到承天寺出家,皈依宏船法師,法號開善,是宏船法師遠渡新加坡前,國內唯一俗家弟子。據講,沙彌先生為菜腹,就是講他母親懷孕之時就一直吃菜,他也終身吃菜。沙彌先生在詩詞曲賦、佛教經典、書法金石皆為獨具匠心,出手不凡。現如今承天寺山門前的“行直”、“本中”四個大字均出自沙彌先之手。



      一些人沖著泉南佛國這一習俗而來,沖著這獨特的文化而來,也有大部分人是沖著這里興旺的香火而來。將虔誠的祈禱化作屢屢香煙,傳達萬千眾生的心愿。走到街中可聞木魚與誦經聲,還有飄飄渺渺的梵音,“南無阿彌陀佛”飄揚在西街天上,經久彌漫,心底浮躁漸消漸淡,古街頓時寂靜得像佛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講了許多梵文佛語,這不是我覺悟高,也是這些通過海絲傳來的外來語匯亦漸漸融入漢語之中,成為日常口頭語的一部分。如“剎那”、“抖擻”、“心無掛礙”、“海闊天空”、“三生有幸”、“前因后果”、“癡心妄想”、“鏡花水月”、“一塵不染”、“一廂情愿”、“晨鐘暮鼓”、“五體投地”、“心心相印”、“天花亂墜”、“當頭棒喝”等等。



      宋元時代,泉州海外交通發達,那時已有泉州人僑居東南亞、日本和高麗。泉州有句俗語:“要吃著吃菠倫(菠菜),要穿著綢裙。”泉州人所吃的“菠倫”系源于古國尼泊爾,據《唐會要》記載,菠菜是唐太宗時由尼婆羅國輸入的。閩南方言中還暗藏著不少梵文,泉州人俗稱經歷坎坷常用“業”字,就是講命運多舛則用“業命”,這種用法源于古印度佛教用語。再如把“垃圾”叫“糞掃”,不曉得叫“啰佗”,共同的叫“相佮”等。閩南方言中也有不少至今仍沿用的直接音譯的外語借詞,如西紅柿叫“甘阿得”,騎樓叫“雨腳架”,香皂叫“雪文”,雪茄叫“珠律”,滑輪叫作“加轆”,吻叫作“斟”,手杖叫作“洞葛”,規矩叫作“巴突”,市場叫作“巴薩”,死亡叫作“馬滴”。商標叫作“墨頭”,巧克力叫作“燭龜蠟”,出界叫作“懊賽”,投籃叫作“昔”,飛速叫作“述”,扳手叫作“拾八”。縫紉機叫作“瑪絹”等等,有一些都是直接引用阿拉伯語言或南洋土語。據周致中《異域志》稱,在元朝,古爪哇國的中國海商“往來不絕”。此外,通過海絲往來,泉州的商品被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包括服飾、建筑、武術、飲茶習俗等,一直影響至今。



      有燒金紙有保庇,有燒香有芳味。凡是能保庇就該去拜拜,故寺廟從來無冷清。西街人對三界神明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番邦異國神明也斗陣來此“安家落戶”。人與神長期“毗鄰而居”,讓小孩從細漢起與神明結親、親近。真所謂,人間煙火與神明香火互相灸烤,歷久彌新。



      泉州人家家戶戶都奉祀觀音佛祖、關帝爺、土地公。尤其是土地公。在民間,土地公被奉視為財神與福神,民眾相信“有土斯有財”。舊時,城鄉各鋪境都有土地廟、土地龕,每逢初二或十六日,店鋪、民家都敬祀“福德正神”土地公,以祈人安、財旺、年豐。而以二月初二(頭牙)七月初二為“中牙”,和十二月十六(尾牙)最為隆重。



      據民俗專家研究:古代商品采用以物易物的形式,稱之為“互市”,唐代寫“市”似“牙”,遂徑寫為“牙”。繁榮以后稱生意的商行為“牙行”,稱中介人為“牙儈”、“牙保”、“牙子”,稱初二、十六以酒肉款待店員為“牙祭”。做“牙”之風,延俗至今,愈演愈烈。現今已有廠家把做“牙”稱之為“感恩日”。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攝影:eujerry



      在西街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世所罕見的各種宗教遺存,如天主教、印度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類型豐富,在泉州落地生根,見證了閩南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悠久的風帆,航行于貿易,以及盡責的祭祀和信仰傳統。印證了南宋朱熹所書丹的“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如在大殿前胎須彌襯束腰部分,有婀娜身人面石刻,具有濃郁的古希臘、古印度雕刻風格,出自印度工匠之鄉。



      古時,西街之上,有來自波斯與錫蘭的胡姬酒肆,有來自天竺的僧人,有來自西洋的教徒;世界各地的宗教在同一條街相處。泉南佛國,海濱部喜,讀書人眾多,和尚也多,須儒滿街,風情奇異。



      這種對于神、真理以及圓善的追尋,不是人為培養出來的美德和謙卑,而是超越人類心智的發明和小把戲的追尋,它是味覺感受。活在存在于那種境界中,這才是真正的宗教。



      清寂,是光陰中流淌的一道清泉,是來自靈魂深處的一種情懷,它是浮華褪卻后的清靜,也是紅塵喧囂后的清澈。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作者簡介洪泓,泉州人,閩南文化研究者,閩南話作家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LOOK泉州:境內廟宇六千間,開元古寺最傳奇






           



      本資訊信息是來自 逛鷺島 小編 通過網絡收集而來的關于廈門最新最熱門的本地資訊。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們網站上分享你的內容,讓大家都知道。
      版權聲明,本活動信息隸屬網絡收集而來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清除信息。

      獲得更多廈門生活知識及商品優惠信息請聯系我們:
      關注我們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

       
      想獲得更多廈門生活知識及商品優惠信息請點擊這里....

      【責任編輯:csw8923

      大家推薦

      (我也要來推薦)

      留言評價

      共有0條評論
      重要提示: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
      商業推廣版塊信息發布免費開放
      加入圈子

      【點擊這里 - 掃描二維碼加入主題圈子】

      關閉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五月丁香啪啪中文字幕| 爽到高潮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最好看2019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网站| 91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最好看的电影2019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久久|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