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廈門成為特區,許多歷史風貌建筑在舊城改造中紛紛倒下,隨著人們對歷史文化的重視,今天回顧,痛心不已,希望這類事件不再發生。本文只羅列出15棟廈門比較有代表性的歷史風貌建筑,但實際上遠遠不止,除此之外,還有廈門酒店、東方大藥房、東方冰水廠、鷺江道匯豐銀行、鎮海路中山醫院舊址、黃世金宅等風貌建筑,以及一排排老街騎樓均已在舊城改造中轟然倒下。這些樓躲過了文革浩劫,躲過了多次臺風地震,卻躲不過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值得深思。
1.海關稅務司公館改革開放后慘遭拆除的15棟廈門著名老建筑,令人痛心!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ntzfgm.com/article/3698.html>改革開放后慘遭拆除的15棟廈門著名老建筑,令人痛心!" title="改革開放后慘遭拆除的15棟廈門著名老建筑,令人痛心!" />
▲1880年代拍攝的海關稅務司公館
▲現在為海上花園酒店
海關稅務司公館,是鼓浪嶼最具歷史人文價值的建筑,也是廈門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建于1860年代,卒于1990年代,拆除后建海上花園酒店,于2001年開業。
2.廈門自來水公司
▲1928年拍攝的自來水公司
▲現在自來水公司已被廈門國際銀行大廈代之
廈門自來水公司大樓,位于鷺江道,建于1920年代中期,卒于1990年代末,是廈門最著名的標志性建筑。拆除后建成廈門國際銀行大廈。
3.消閑別墅
▲1950年代拍攝的消閑別墅
▲現在為一個分流綠化島
消閑別墅,位于浮嶼的思明北路口,生于1920年代末,死于2000年代初,是廈門最具特色的路口建筑,民國后期為機械工會,解放初為市圖書館,改革開放后為少兒圖書館。拆除后辟為分流綠地島。
4.開明戲院
▲1948年拍攝的開明電影院
▲現在已經拆除建源通大廈
開明電影院,原名開明戲院,位于浮嶼的思明北路口,生于1920年代末,卒于1990年代初的廈禾路拓寬工程,它是廈門最摩登的建筑,如上海的大世界。
5.工人文化宮
▲1960年代拍攝的文化宮
▲現在已被市公安局大樓代之
工人文化宮,位于中山路與新華路的交匯處,建于1950年代,卒于2000年代初,是廈門最具特色的蘇式建筑,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原本這兒是福建水師提督衙,后為海軍司令部,現在又回到了最高權利——市公安局。
6.新世界
▲1946年拍攝的新世界大樓
▲現在該地為故宮裕景
新世界,昔日廈門第一高樓,建于1920年代末,卒于1990年代初的廈禾路拓寬工程。新世界,顧名思義是一座娛樂場所,也是非常摩登的建筑,高7層,抗戰后為省立醫院,解放后為廈門感光廠,在今天的故宮路與廈禾路的交匯口。
7.華僑銀行
▲1950年代拍攝的華僑銀行
▲現在翻建的華僑銀行大樓已經接近尾聲,屋頂結構有差別
華僑銀行,位于中山路口,建于1937年,卒于2016年,原本為廈門常關,后由華僑銀行購置并建設,于1938年底建成,時逢廈門淪陷,工期和入駐受到影響。去年修繕時因難度太大,于是索性拆除重建,現已快完工。
8.廈門海關
▲1910年代拍攝的廈門海關
▲現在的廈門海關大廈
廈門海關,建于1910年代,卒于1985年,建設前原本為兩層西式建筑。海關是見證廈門近代史崛起的最重要建筑,也是鷺江道最著名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三樓頂嵌有時鐘,也稱為海關鐘樓,80年代拆除后改建為現代化高層建筑的海關大樓,仍然延續了鐘樓的特征。
9.霞溪福音堂
▲1930年前后拍攝的霞溪福音堂
▲現在搬遷至思明東路口的福音堂
霞溪福音堂,建于1920年代末,卒于2006年的舊城改造。原先為廈門安息日會在霞溪仔購置的舊祠堂作為傳教聚會所和開辦端本小學,后拆除祠堂建為教堂,現搬遷至思明東路與故宮路的十字路口。
10.毓德女中
▲1930年代拍攝的鼓浪嶼毓德女中
▲現在已經無跡可尋,全是新式建筑
毓德女中,建于1890年代中期,卒于1990年代,為了紀念牧師打馬字而建。隨后作為尋源中學使用,尋源中學搬遷至漳州后,毓德女子學校入駐,由于該樓不夠使用,于1930年代進行了改造擴建。解放初為廈門女中,后并入廈門二中,現為該地為音樂學校。
11.興賢宮
▲1920年代拍攝的興賢宮
▲現在為馬約翰廣場
興賢宮,建于清代,具體年代不詳,位于鼓浪嶼番仔球埔邊(現人民體育場),是一座香火旺盛的保生大帝廟,門前有戲臺。該建筑于1985年被拆除,后建為青年宮。近些年又將青年宮拆除,辟為馬約翰廣場。、
12.福星旅社
▲2005年拆遷前拍攝的福星旅社
▲現在重建后的福星旅社
福星旅社,位于晨光路(今廢,并入鷺江道),建于1930年前后,卒于2006年。福星旅社由臺籍浪人林滾創辦,是一座烏煙瘴氣的鴉片館、妓院等綜合性場所,現在的福星旅社為翻建。
13.廈門海港檢疫所
▲1947年拍攝的廈門海港檢疫所
▲現在這個位置已為鷺江道,在英迪格酒店前面
廈門海港檢疫所,是非常超前的一座建筑,位于和平碼頭左側,建于1936年,卒于1990年代的鷺江道拓寬工程。1938年廈門淪陷后至1942年間為日本領事館(此時鼓浪嶼上的日本領事館已關閉)。
14.警察鐘樓
▲1930年拍攝的警察鐘樓
▲現在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假鐘樓,既然留戀何必拆除?
警察鐘樓,位于公園西路現園南小學,建于1927年,卒于1995年。高六層,頂層還裝置自動風力表及風向表等儀器,便于警報同時,將風力、風向提供消防隊參考。樓上安一大鐘,按時敲鐘報時。因為有鐘樓在,周圍一帶被稱作“鐘樓腳”。說到“鐘樓腳”,似乎也只有老廈門人才懂。值得一提的是,鐘樓拆掉后建了一個幾位粗糙的鐘樓造型回去。
15.正道院
▲1880年代的鼓浪嶼正道院
▲現在的正道院被人稱為荷蘭領事館,其實并不太妥
正道院,位于鼓浪嶼中華路,是一棟濃郁的哥特式建筑風格。該建筑于1879年共濟會募集資金所建,卒于2000年。1937年荷蘭安達銀行遷入辦公,兼荷蘭領事業務,至1941年底被日軍接管。如此精美的風貌建筑在本世紀初遭拆除重建,打造為旅游紀念品店。
如此多的老建筑都因為商業利益慘遭拆除,然后按原貌翻建,并且建的不倫不類,也沒帶來多少商業價值,如香港時代廣場、南中廣場、名匯廣場,商業慘淡,門可羅雀。看著這一棟棟按原貌翻建的假古董,不僅陷入沉思:既然留戀何必拆除?
視覺廈門
只專注于廈門城市影像的傳播
小編微信:13799799793,紫日
本文為原創【廈門舊影】第192期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