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廈門的市花是三角梅,市樹是鳳凰木,它們是在1986年被確立的頭銜,如今早已根深蒂固在每一位廈門人心中。然而,這兩種植被在解放前的廈門并不常見,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而世世代代扎根廈門的龍舌蘭,才是真正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派植被,它給人剛毅耐苦的堅韌不拔精神,曾經漫山遍野,觸目皆是。
呼吁:請廈門市政府給龍舌蘭一個“市草”的頭銜" title="呼吁:請廈門市政府給龍舌蘭一個“市草”的頭銜" />
▲龍舌蘭(Agave americana L.)又名龍舌掌、番麻,為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因其葉片堅挺,四季常青,花黃綠色,開花后花序上生成的珠芽極少。原產地一般要幾十年后才開花,開花后母株枯死,異花授粉才能結實。喜排水良好,肥沃而濕潤的沙質壤。原產美洲熱帶;中國華南及西南各省區常引種栽培。
▲如今,龍舌蘭在廈門并不是主流,但是在一些無人打理的山上、路邊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有打理過的道路旁都被鏟除,用草地或者其他行道樹取代)只是被人所忽略。
▲龍舌蘭主要寄生在石頭的夾縫之中,或荒嶺雜草從中,它們像失寵的孩子,任其自生自滅。
然而,在廈門老照片中,我們最常見的植物就是龍舌蘭了,它遍布廈門的每一處角落。下面,我們來看看龍舌蘭給廈門的魔咒吧!誰也逃不過。
▲史料記載,魯迅來廈門后便愛上了龍舌蘭,因為龍舌蘭的特性和他的性格相似。
▲1926年,魯迅于廈大后山墳前的龍舌蘭旁留影。
▲辨認是否是廈門的老照片,龍舌蘭是其中的重要參考元素之一,圖為1880年代廈門洋槍隊在龍舌蘭前的空地留影。
▲1938年日軍侵略廈門曾經用龍舌蘭做掩護體。
▲日軍占領廈門后,也喜歡和龍舌蘭合影。
▲喜歡合影的最大原因是廈門的龍舌蘭實在太多了,無法避開。
▲其次是日軍喜歡龍舌蘭耐苦耐用、堅韌不拔的精神。
▲觸目皆是的龍舌蘭讓留影者無法避開。
▲1880年代,來自鴻山寺的龍舌蘭。
▲1905年,來自鼓浪嶼日光巖寺的龍舌蘭。
▲1900年代,來自廈門城內的福建水師提督衙前的龍舌蘭。
▲1908年,演武場(今廈大)上迎接美艦隊到來的龍舌蘭。
▲1908年,演武場(今廈大)上迎接美艦隊到來的龍舌蘭。
▲1913年,來自鼓浪嶼內厝澳的龍舌蘭。
▲1910年代,鼓浪嶼菽莊花園內的龍舌蘭。
▲1930年代,男漂廈門的流浪家庭在南普陀寺的龍舌蘭前乞討。
▲1938年,來自五通古渡頭的龍舌蘭。
▲今天,在城市的角落依稀還能看見龍舌蘭的身影,卻鮮有人會注意它的存在。
所以,給龍舌蘭一個“市草”的名份吧!它剛韌不拔,耐苦耐用的精神更值得廈門人去回歸和發揚光大!
視覺廈門
只專注于廈門城市影像的傳播
小編微信:13799799793,紫日
本文為原創【廈門舊影】第193期
你設置的聯系郵箱是*: (當有人給你留言回復之時,聯系郵箱可以及時通知你)
我們建議你填寫正確的郵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寫郵箱地址是錯誤的可以通過 【修改資料】 來重新設置